首页 > 滚动 > > 正文
世界视点!印度陆军拟订购48套飞行背包,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2023-04-05 18:50:24 互联网

正文摘要:

日前IDAN发布了一条新闻,印度边防部队为应对边境威胁,紧急采购了48套喷气背包,这些装备可以让印军快速抵达地形恶劣地区,将大幅度提高印度陆军在边境的巡逻、监视能力。这种飞行背包可以快速、灵活的将特种作战力量快速投送至数千米以外,然后完成任务后返回,看起来确实非常诱惑力,不过视频并没有展示印度军方对此的评价,但随后印度IDAN发布的新闻表明,印军对此应该是非常满意,否则也不会一下子就拍板采购48套装备。印度陆军拟订购48套飞行背包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日前IDAN(印度航空航天防务新闻)发布了一条新闻,印度边防部队为应对边境威胁,紧急采购了48套喷气背包,这些装备可以让印军快速抵达地形恶劣地区,将大幅度提高印度陆军在边境的巡逻、监视能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创始人Richard Browning现场演示:印军拍板采购

2月27日,英国重力工业公司(Gravity Industries)的创始人理查德·勃朗宁 (Richard Browning)现身在阿格拉现场演示一种“全新”的个人飞行器:

勃朗宁先生身穿戎装,从容不迫的背负起一台飞行器,并且双手都紧固上一个辅助动力,此后发动机启动,尖啸声响彻现场,勃朗宁先生很轻松的从地面缓缓起飞,摆动手臂,开始前倾移动,速度越来越快,他掠过建筑物上方、然后降低高度,在贴近地面的高度飞过阿格拉的公路、河流和田野。

最后勃朗宁先生还示范了特种作战的场景,他快速降落在一个平坦的区域,然后脱下背包,卸下手中的方向舵发动机,放置于地面后带上随身武器,开始快速突击前进。

这种飞行背包可以快速、灵活的将特种作战力量快速投送至数千米以外,然后完成任务后返回,看起来确实非常诱惑力,不过视频并没有展示印度军方对此的评价,但随后印度IDAN发布的新闻表明,印军对此应该是非常满意,否则也不会一下子就拍板采购48套装备。

飞行背包:好是好,就是飞行时间不够久

这种飞行背包有不少叫法,比如喷气背包、火箭背包、火箭腰带等等,说的差不多是同一个东西,都是利用反推控制飞行的个人飞行器,但结构上差别还是挺大的。

理查德·勃朗宁 示范的这种被称为喷气背包,在Gravity Industries(重力工业)的官网上定义的名称是“Jet Suit”(喷气套装),而在WIKI上的名称则是Jet Pack(喷气背包),看各位喜欢,反正说的就是同一个东西。重力工业的喷气背包主要有如下几个部分构成:

背包主发动机:背负于人体背部;辅助动力:臂挂于前臂;

背包是整个飞行器的核心,包括一台推力为550N的主发动机以及控制系统以及储备燃料的油箱,主发动机位于整个背包中心,如下图所示,还包含一个头盔:

辅助动力设备位于左右手,左侧2台、右侧也为2台,左右侧每台发动机各提供220N动力,合计880N动力,加上背包的550N,总推力为1430N,合计可以推动一个146KG人飞行(包括喷气背包设备重量)。

据重力工业公司官网给出的数据,总推力为144千克,发动机转速为120000转,可供体重(包括装备)为85千克以下的人员持续飞行约8分钟,最高速度可达60千米/小时。

喷气背包总共使用了5台喷气式发动机,各位不必惊讶,这种是小型涡轮喷气发动机,一般供给模型与无人机使用的动力。涡喷从进气的压气级方式来区分的话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离心式涡轮喷气发动机,另一种是多级涡轮喷气式发动机。

前者结构简单,只有离心式压气级、燃烧室、高压涡轮、尾喷管等结构,如果有数控机床,有兴趣的朋友甚至自己都可以制造一台。结构简单的背后就是性能比较差,因为离心式基本都只有一级压气结构,燃烧室压力并不高,造成推力不足,油耗非常大,离心式涡喷的耗油率是喷气式发动机中比较高的。

另一种是多级涡轮压气级的涡喷,可以使用多级涡轮提高燃烧室压力与温度,在排气时可以通过高温涡轮和低温涡轮,将燃气中的能力利用,给压气级提供动力,这种方式的发动机燃料利用率比较高,油耗要比离心式要低一些,但结构比较复杂,一般小型模型级涡喷很少会使用多级压气级的涡喷。

这也是重力工业公司的喷气套装只能飞行8分钟的原因,油料消耗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所以使用这种喷气背包时必须要注意使用时间,不要飞太高或者落差太大,没有足够的燃料降落就麻烦了。

飞行控制与高温隔离

上文已经有说明,重力工业公司的喷气套装由背包和两个手臂上的四台发动机组成,其提供的动力分配如下图:

背包的主发动机只提供40%左右的升力,左右手的发动机各提供30%的动力,除了提供升力以外,左右手各两台发动机还可以摆动手臂实现前进、后退,侧飞、转身等多个空中机动飞行动作,由于左右手需要分配到各30%的升力,因此对手臂的肌肉力量与熟练操作应该有一些要求。

另外各位应该也看到了这种发动机属于喷气式发动机,尾喷口喷出的高温气流,因此重力工业公司的喷气套装的发动机尾喷口外围有一个隔离装置,并且以一个角度远离手臂,避免直接触碰到身体,还有在发动机与隔离外壳之间还有间隙,引射效应会在尾流中混入空气以降低排气温度。

“飞行套装”,不止喷气背包一种

喷气背包其实不是一个新概念,最早在1919年俄国发明家亚历山大·安德烈耶夫 (Alexander Andreev) 就取得过以氧气与甲烷为动力的火箭喷气背包的专利,不过没有实际制造。后来有人制造出了以过氧化氢为动力的火箭背包,但飞行时间只能持续30S,原因是这种发动机直接是过氧化氢被催化分解,排气速度不够高,比冲很低,燃料消耗很大。

由于背包体积太小,各种高性能火箭发动机结构复杂,无法集成到如此小的范围内,因此无论是哪种火箭发动机,最多飞行时间也就30多秒,后来小型涡喷出现后,才出现了飞行时间接近10分钟的喷气背包。

除了喷气背包外,个人飞行器的种类还不少,比如喷气式翼装,这是一种带有刚性梯形翼的“飞行套装”,飞行员背负这套翼装后身体就变成了机身,在机翼两侧发动机的动力作用下、机翼产生升力持续飞行。

瑞士前军事和商业飞行员伊夫·罗西 (Yves Rossy)开发并制造了一个带翼的背包,翼展2.4米,碳纤维制造,装有4个Jetcat P400喷气发动机,罗西的喷气翼装试飞相当成功,这种模式下,只要发动机推力足够就可以在地面上垂直起飞并高速飞行。

这个模式比重力工业公司的直升式要更优秀一些,因为以纯喷气动力对抗重力时油耗非常大,而机翼产生升力时候巡航油耗会明显降低,除了喷气背包和喷气翼装外还有动力翼伞飞行,不过这种体积比较大,展开需要一定的场地,需要经过比较长时间的训练,因此这种方式本文就不展开介绍了。

在几种个人飞行器中,笔者认为比较合适的是喷气翼装飞行,可以垂直起飞并且还能水平高速飞行,比较适合特种作战使用,唯一的缺点是喷气翼装体积比较大,不过目前的喷漆翼装已经可以折叠,体积相对已经比较小。

喷气背包:应对中国威胁?到底有没有用?

印度航空航天防务新闻表示,紧急采购48套喷气背包用于应对边境威胁,目前印度与多国接壤的边境中,似乎印度一直在中印边境挑事,虽然有印度军方并没有表示用于中印边境,但按印度人的尿性,这种“先进装备”一定会在中印边境使用,以展示印度军备的先进性。

能在高原地区使用吗?未必!

从上文的介绍我们知道这种喷气式发动机是吸入大气压缩并混入燃料点燃,然后高温燃气从尾喷口排出产生动力,一个非常关键的指标就是大气压,在平原地区和高原地区大气压相差比较大,我们在平原地区使用汽车并没感觉有什么不同,但如果某天你把爱车开到青藏高原,那么你一定会发现动力肉、冒黑烟,尾气中汽柴油味很浓等,这些都是燃烧不完全、动力不足的表现。

海拔3000米时大气压之后海平面的0.70标准大气压,海拔4000米时,为0.62标准大气压,因此无论是民用汽车的内燃机还是军用飞机喷气式发动机,高原地区不仅会动力下降,还会因为大气压下降后升力也大幅下降,造成高原地区起飞的战斗机无法满载油弹,有的发动机甚至工作都不太不稳定。

而像喷气背包这种单级离心式发动机影响就更大了,比如上文中重力工业公司的Jet suit套装的升限为3658米,也就是说到了这个高度后它就因为大气压降低、氧气含量下降等因素无法再爬升到更高的高度。

简单的说,像这种无地效的飞行器是不太可能在超过3500米的高度上起飞的,性能局限如此,除非换装更大推力的发动机,否则在高海拔地区就是一个累赘。

印军执行特种作战:绝对不可小看

尽管喷气背包这种设备在高原如同鸡肋,但中印边界并不都是高原,还有很多峡谷是远低于平均高度的,因此装备了喷气背包的印军可以轻易跨越原本的天堑,比如重力工业公司的Jet suit套装飞行距离为5千米,那么其“作战半径”可达2千米左右。

比如印军特种兵使用喷气背包跨越了某个跨度达到2千米的峡谷,从意想不到的方向突入我军的防线内的某驻地执行特种作战,然后再快速撤退,再使用喷气背包返回印度境内,我方追击时将遭遇重重困难。

笔者提出这种方式并不是说我方必须要同步装备这类武器,而是必须要当心印军的“新装备”、新战术,我方反制其实也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这已经属于特种作战范畴,本来就很难防御,我们能做的只有尽量防范这种攻击,这种攻击方式最大的特征有两个:

1、噪音极大:12万转的发动机噪音可达130分贝以上;2、红外特征明显:涡喷发动机排气温度很高,红外信号很强;

前者耳朵即可听到,但距离有限,比较远距离落地时可能根本无法发现。红外信号发现则需要红外成像设备,比如红外凝视成像设备等,这些很可能是现场不具备的。因此比较有可能的情况是发生特种作战后的追击,要对付装备了这种逃窜,估计得在无人机上加上枪支即可,这种装备,笔者估计我军应该已经有了。

印军的动向:不得不防

我们一直在嘲笑印度军队的战斗力,不只是1962年中印战争的惨败,还有印度国内太多的奇葩事件,比如印度坠机率全球第一、印度自己潜艇发射导弹把自己给击沉了、印度自制的维克兰特航母历经三次下水,斯坦航空公司研制的舰载机印度海军连竞标机会都不给.......

但我们必须要明白,印度是南亚大国,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国家,其目前已经可以独立发射卫星、拥有全系列弹道导弹、自行制造航母与驱逐舰,还有战斗机,尽管在这些国产货中印度制造的比例有限,但正在逐年上升,工业潜力与军事实力是相当巨大的,所以我们绝对不能小看了印度。

印度陆军拟订购48套飞行背包相关阅读:

印军招标喷气背包用于中印边境,山区用这个?脑洞大开小心成郑总

印度NEWS(印度新闻) 第18频道新闻网2月28日报道,印度陆军在2月27日测试用于边境作战的新装备––喷气背包服。

印度陆军称:该喷气式背包本土化率已经达到了70%,它由英国重力工业公司设计并制造的,背包制造商表示,该背包可用于穿越车辆无法到达的恶劣地形,有望大幅提高印陆军在边境地区巡逻、监视的能力。

上个月在2023–班加罗尔印度航展上就展出了该喷气式背包。

印陆军今年1月发布招标书,通过紧急采购程序采购48套喷气式背包,旨在加强中印边境地区的巡逻和作战能力。

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的空中投送研究与发展实验室(ADRDE)进行的“飞行员可穿戴喷气式飞机服”的设计和开发,它能够承载重量约 70 公斤体重的飞行员和约 20 公斤的额外任务载荷。它将由 4 台小型涡轮喷气发动机(模型腰间)和一个 25 升油箱组成(模型背部)。

其实“喷气式背包”并不稀奇,它最早的实用阶段是给航天员配备的,比如说:航天员出舱维护航天站的时候就需要背着它,因为宇宙没有空气也没有引力,航天员在维修航天站外部设备时不借助氧气装置没法呼气了,并且没有引力状态下动作显得很笨拙,就需要有助力装置,要有可重复点火的小型火箭去助力航天员在航天站外的工作,大体上的作用就是在真空环境当中保证航天员的呼吸和相对的运动自如,另外这个背包也有紧急情况下,比如:系索突然断开,航天员漂移的问题(大片《地心引力》一些场景),操纵背包向航天站靠拢得以脱困。

《美人鱼》当中郑总的这个桥段让人忍俊不禁。

最新的科研成果必然会向民用领域转移,这种火箭背包大概10年前就出现了,当时也是先进国家的警方打算使用,因为发达的大城市经常性的交通拥堵,给交管疏通和执法时效性带来困难,就打算用这喷气背包使执法人员快速到达事发地点,但目前看测试效果不好,主要原因就是整套装置仍然太重也很危险,毕竟是背个几个火箭,还有就是人对它控制性仍然没到达安全要求,比如说:在飞行过程中遇到较强的“楼群风”,短瞬间会达到六七级以上会把人连同背包吹的像风车一样!也正是有很大安全性和操控困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喷气式背包目前在军警用、民用领域还没有被大规模应用。

印度这款喷气背包的25L(升)油箱,只需一发曳光穿甲子弹就能引起爆炸,这种不安全的东西印度人也敢用,真是脑洞大开!这也说明了印度在中小型侦察无人机或者旋翼式察打一体无人机领域的落后。只能用这种华而不实的玩意儿自欺欺人。

中印边境地带多为高山峻岭,正常情况下风力都在八级,瞬间能达到十级甚至十二级,背这么个玩意儿上天不是送死么?!当然,以印度军队利益集团的腐败,指不定收了谁的钱,才出此怪异的想法,反正印度老百姓都是愚氓好忽悠,一听是“高科技”马上就会拥护使用…就这样被利益集团割了韭菜。

喷气背包飞行高度在300米以下,正好是20式精确步枪很好的移动靶标。

目前主要型号的喷气背包活动半径也就3000米左右,这么点距离在长达几千公里的中印边境侦察?根本就是极大的笑话,而且这个东西在寒冷气温使用时会产生明显的“冷凝轨迹”(飞机拉线)和红外线特征,就像空中有个灯笼一样,而背着他的人在零下30℃以上的低空飞行连5分钟都坚持不了,因为他被冻僵了!

智商低导致愚蠢才使得印度陆军要装备这个不着调的玩意儿,总之用四个字总结:又蠢又坏!

以上就是关于印度陆军拟订购48套飞行背包,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的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x 广告